根据《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十部门关于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32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5〕21号)《省委组织部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八部门关于做好江苏省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苏人社发〔2025〕18号)要求,2025年我省将招募440名高校毕业生,安排到乡镇(街道)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帮扶乡村振兴、水利、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以下简称“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限为2年。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南京市28名(支教6名、支农2名、支医6名、帮扶乡村振兴12名、水利2名);
2.无锡市15名(帮扶乡村振兴10名、水利2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3名)
3.徐州市50名(支农8名、支医6名、帮扶乡村振兴16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20名);
4.常州市20名(支医12名、帮扶乡村振兴1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7名);
5.南通市40名(支农7名、帮扶乡村振兴21名、水利3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9名);
6.连云港市45名(支教13名、支农2名、支医14名、帮扶乡村振兴4名、水利1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11名);
7.淮安市38名(支农4名、支医8名、帮扶乡村振兴18名、水利3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5名);
8.盐城市63名(支教1名、支农19名、支医2名、帮扶乡村振兴19名、水利8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14名);
9.扬州市42名(支教1名、支农12名、支医1名、帮扶乡村振兴20名、水利5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3名);
10.镇江市21名(支教4名、支农1名、帮扶乡村振兴13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3名);
11.泰州市42名(支教4名、支农6名、支医4名、帮扶乡村振兴16名、水利3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9名);
12.宿迁市36名(支教2名、支农9名、帮扶乡村振兴17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8名)。
招募对象为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2025年应届毕业生、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江苏籍2025年应届毕业生、2023年及2024年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江苏籍毕业生。并具备以下条件:
2.政治素质好,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具有敬业奉献精神,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
(1)从事支教工作的须是师范类专业或其他有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并须取得教师资格证;
(2)从事支农工作的须是农业类、林业类、畜牧养殖类等相关涉农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3)从事支医工作的须是医学类、药学类、公共卫生类等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并须符合卫生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准入要求;
(4)从事帮扶乡村振兴工作的须是公共管理类、社会政治类、中文文秘类、艺术类、法律类、城建规划类、建筑工程类、财务财会类、环境保护类、经济类、工商管理类、商务贸易类、计算机类等有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6)从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的须是公共管理类、社会政治类、中文文秘类、法律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等有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上述招募条件中“专业”的设置目录参照《江苏省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专业名称与《专业参考目录》中专业称谓相似但不完全一致的,经负责专业资格审核的单位根据考生所学课程及专业培养目的等审核认定,视为符合专业要求。
5.本科生和专科生年龄为27周岁以下(1998年1月1日后出生),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年龄为30周岁以下(1995年1月1日后出生)。
招募工作按照个人报名、资格审核检查、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决定录用等程序进行。
2.6月26日-7月1日,各有关设区市对个人报名信息进行资格审核检查,确定参加笔试人选。
3.7月13日,全省统一组织笔试,在南京、无锡、徐州、常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市设立考点。
5.8月中旬,各有关设区市组织体检,并将拟录用名单报省“三支一扶”办统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5天。公示结束后,由各有关设区市办理录用手续。
为保障相关福利待遇的落实,服务期内,省财政统筹中央补助资金,按每人每年2.6万元的标准下达专项补助经费,并给予当年新招募人员3000元一次性安家费,不足部分由所在县(市、区)财政承担。
1.“三支一扶”人员在服务期间参照本地乡镇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的标准,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福利享受服务单位在编人员同等待遇。
2.从起薪之月起,参加当地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以其工作生活补贴标准作为缴纳基数。个人缴纳部分由发放工作生活补贴的单位负责在个人工作生活补贴中代扣代缴。
3.为服务期间的“三支一扶”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相关联的费用纳入县(市、区)财政给予保障。
4.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为新招募且在岗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三支一扶”人员发放一次性安家费。
5.“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间的人事档案原则上由所在地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户口落户在服务所在地县(市、区)政府所在地或根据本人意愿转回原籍,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所在单位。
1.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享受公务员定向招录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和基层事业单位专项招聘等相关政策。
2.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入学资格;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专科学历毕业生,可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支医服务的,期满且考核合格后由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前无工作经历的人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在2年内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各类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落户、升学等方面可同等享受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
4.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自主创业的,纳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支持范围,为其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按照有关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合乎条件的可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通过种种形式灵活就业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5.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自主择业的,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组织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或就业见习,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等;对服务期满后长时间未就业的“三支一扶”人员进行重点帮扶。
6.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进入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由接收单位按照所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工资待遇。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其服务期限计算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
江苏省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人数、对象、条件、政策待遇等能够最终靠以下网站查询:
报名采用网络方式来进行,报名、上传照片、资格审核检查和缴费确认,均在网上操作。报名人能在南京、无锡、徐州、常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十二个考区中选择参加笔试地点。
报名网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的业务子网——江苏人事考试网“其他考试专栏”。
1.报名人员应按要求和网上提示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同时上传报名者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正面二寸〔35×45毫米〕证件照,jpg格式,大小20Kb以下)。各有关设区市根据报名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
2.报名人员根据各地招募计划,可选择要报考的设区市进行报名;报名时间截止前,资格审核检查未通过的,可以改报其他设区市;报名时一定要使用在有效期内的二代身份证,考生参加考试时持有的身份证必须与报名时所使用的身份证相一致,否则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4.通过初审并且完成缴费确认后的人员,方视为报名成功。缴费成功后不退还报名费,但应聘岗位被取消或合乎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员除外。规定时间内未按时在网上确认报名资格、上传照片、缴纳报名费的,视为报名无效。逾期不再提供报名服务。
5.报考人员应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原件依规定的时间到考点参加笔试。笔试为全程封闭考试,考试期间不得提前交卷、退场。
6.笔试成绩以百分制形式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的业务子网——江苏人事考试网“成绩查询”栏目中公布,报考人员可凭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查询。
全省统一组织笔试。笔试时间:7月13日上午9:00-11:00。本次考试不提供考试大纲。
笔试阅卷结束后,由省“三支一扶”办划定进入面试考察的合格线,再由各有关设区市根据招募计划,从高分到低分在笔试合格者中1:3范围内分别确定入围面试考察人选。
面试前,对进入面试人员进行报名资格复审。资格复审时,报名人员应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或毕业证、教师资格证、政治面貌及担任学生干部、获奖情况的相关证明等。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考察资格。
面试考察工作由各有关设区市组织实施。具体时间由各有关设区市另行通知,请关注各有关设区市人事考试网站。
笔试、面试、考察按4:3:3的比例,形成考生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按1:1的比例择优确定参加体检人选。若总成绩相同,笔试成绩高者优先,如笔试成绩仍相同,有关设区市可对成绩相同的人员组织加试。
体检项目和标准参照《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执行。
各有关设区市将体检合格的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三支一扶”办,由省“三支一扶”办统一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上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
公示结束后,由各有关设区市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及派遣到岗,并按全省统一规定的时间办理录用手续。录用人员均需填写《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录用审批表》,经各设区市人社部门审批后归入本人人事档案,并报省“三支一扶”办备案。
说起“反式脂肪酸”,大家都知道它不利健康。有研究表明:经常摄入反式脂肪酸不仅会导致体重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还会损伤心血管。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依照结构不同,脂肪酸也有不同的名称。反式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一种,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有天然来源和加工来源2个渠道,通常存在于包装食品、烘焙食品、食用油和涂抹食品中。
天然来源:如牛羊肉以及乳制品,这些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不高且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加工来源:大家“害怕”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于油脂加工,如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中产生,植物油高温煎炒烹炸过程中产生。
中国营养学会曾发文表示,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反式脂肪酸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反式脂肪酸不易被人体消化,从而在腹部堆积导致腹型肥胖。肥胖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脂肪酸,尤其是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对降低体重和体脂十分重要。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性,易导致血栓,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
反式脂肪酸对促进人类记忆力的一种胆固醇具有作用。在神经行为方面,高反式脂肪酸饮食也可能具有不利影响,表现出抑郁、萎靡、精神不振、智力表现降低等症状。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杨东明表示,人工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来源主要有:
■ 奶油制品:包括各类西式糕点、奶油蛋糕、布丁蛋糕、雪糕、冰淇淋、泡芙等,这类奶油制品在烘焙制作的过程中会使用起酥油、大量的奶精,以及人造黄油,这些物质会生成反式脂肪酸。
■ 油炸类食物:如炸鸡腿、炸鸡柳、炸鸡排、炸薯条、油条等,这类食物经过反复高温油炸之后,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而且加热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会越多。
■ 零食及饮料:零食是反式脂肪酸的另一大来源,为增加保质期和产品稳定性,商场超市的很多产品中都不难发现反式脂肪酸的身影,如薯片、曲奇饼、洋葱圈、小饼干、小麻花、巧克力派、蛋黄派、糖果、面包、沙拉酱等。
咖啡伴侣、各种珍珠奶茶等现制现售的饮品也要注意,因为“乳化”“滑润”的状态特性需要氢化植物油,因此会含有比较多的反式脂肪酸。
尽量减少食用过度加工食品,避免在超市购买含氢化植物油的食品。增加不添加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等。
尽量避开使用过高的烹饪温度,尤其是对油脂进行重复加热。保持油温适中,选择蒸、煮、炖、烫等低温油烹饪方式。
正确存放食物,避免油脂氧化和生成反式脂肪酸。一般建议将食用油存放在阴凉避光处,最好能够降低油炸食物的储存时间。